浅谈崛起中的河南区域经济研究
发布日期:2016/1/6 20:42:02 作者:admin 查看:35 次

论文摘要:《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经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产业重构、县域经济、高等教育、文化事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多个方面总结或提出了河南省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措施。      
  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际上21世纪初我国就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局,以转变发展模式为主轴,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发展方向。在这一大目标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显然是一个战略重点。根据这一要求,河南省在2003年出台的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   
  1 各经济区域发展现状概述   
  1.1 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该经济区域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内。该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交通便利,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聚集此地,区位优势显著,发展基础较好。 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点之一(另一重点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原城市群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空间布局上看,城市群的“龙头” 郑州,随着其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这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将日趋扩大。洛阳则是城市群中的“副中心”,其产业基础、科研实力、文化资源等优势突出。 
  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占全省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完成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6.1%。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原城市群工业化程度最高,在2000年已率先突破50%并一路领先,在2005年达到61.27%。从其中的城市来看,郑州市、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漯河市和济源市等6个城市的工业化实现程度在2000-2005的6年内均达到或超过了50%。中原城市群在2005年末拥有六十多家全国知名企业,其中有多家上市公司,企业主要有郑州宇通客车集团、中国一拖集团、郑州日产汽车公司、河南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万方、神马、新飞电器、许继电器、黄河旋风、漯河双汇集团、银鸽实业、豫光金铅等。  
  1.2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发展现状 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2市,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从经济发展来看,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在河南省经济中所占比重略高于豫北经济区。2005年完成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3.1%。 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在2005年末拥有12家百强企业,主要企业有灵宝黄金、三门峡天元集团、天冠集团等。相比较而言,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工业化程度名列第三,仅在2005年突破50%大关达到50.98%。 
  1.3 豫北经济区发展现状  
  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3市组成,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从经济发展来看,豫北经济区在河南省经济中占比重较小2005年完成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0.7%,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豫北经济区在2002年以后的工业化实现程度超过50%。其中,鹤壁市的工业化实现程度最高,安阳市在2001年之后超过50%,濮阳市在2003年之后3年内的工业化实现程度均达到或超过50%。豫北经济区在2005年末拥有十多家百强企业,主要有安阳钢铁厂、鹤壁煤业、中原油田、安彩集团、中原油气等。 
  1.4 黄淮经济区发展现状  
  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4市,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从经济发展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较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较低。2005年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0.1%。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黄淮经济区的工业化实现程度是全省四大经济区中最低的,一直到2005年末尚未达到50%。黄淮经济区在2005年末拥有16家百强企业,主要企业有天方药业、科迪集团、周口莲花味精厂、永城煤电(集团)、神火集团、商电铝业、辅仁药业、华英禽业、羚锐制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