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合法出版刊物已经或正准备加入到收取版面费的阵营中来,对此,有人斥之为“异常现象”、“腐败现象”,觉得这不可理解(因为作者付出了劳动是要有收获的,即获得稿费)。但是很多观点也认为这是当前环境中的合理现象。
部分正规的期刊由于其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决定了其发行面比较狭窄,发行量狭小,发行收入入不敷出。国家投入该期刊的经费太少,甚至有的单位将其放入市场之中(自己负责收支平衡),不可避免地使这些期刊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因此期刊适当收取版面费,或多或少地可以减轻经费压力。正因为如此,适当收取版面费就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逻辑的可行性。理由如:
一、正规刊物处理稿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除了编辑部初步选择来稿外,大量稿件还要送请有关专家评审,编辑部为此要支付一笔数量不菲的审稿费,这是刊物支出的无底洞。一方面,制度要求编辑不断加大双向匿名审稿力度,作者又要求刊物重视自己的文章质量,那么谁为这笔费用埋单呢?杂志社不可能自掏腰包来付给专家评审费用。因此只能收取版面费,从而为稿件的学术质量检测提供经济保障,恰恰是为了抵制劣质稿件,恰恰是为了保证学术公正,怎么能说是学术腐败呢?反过来,如果编辑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擅自定稿,让这样的学术论文出笼岂不更加可怕?
二、正规刊物与面向市场的其他刊物不一样,普通刊物通过市场运作可以实现盈利,刊物向作者支付稿酬天经地义,换言之,刊物支付给作者的稿酬打入了刊物的实际运行成本。学术刊物则很难市场化运作,而办刊又需要大笔经费,谁为这些期刊埋单就不仅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现实问题。不少人用大众刊物的标准看待学术刊物,常常无法理解和接受“版面费”的问题,甚至个别作者出言不逊,致使编者和作者势同水火。
三、 期刊编辑部除了要承担编辑的工资、场地租金、水电气及办公用品的开支,还要为稿件的编辑、出版、发行支付费用,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它们的正常运转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如何保障编辑的学习提高、工作会议、福利待遇,如何吸引和留住真正以编辑工作为志向的编辑人才,是学术期刊编辑部管理层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适当收取“版面费”,至少是其现实合理性的表现,其积极意义在于确保了刊物的经济来源。当编辑以自己的劳动全力打造学术刊物的品牌时,某种意义上,版面费就是他们的劳动收入,是学术编辑劳动价值的一种货币体现。如《环球人文地理》的编辑质量、学术水准受到业内人士的交口称赞,但它就是公开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的学术刊物。众所周知,学术论文的发表,现实地、客观地存在着较为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回报,所以,作者支付版面费,分担刊物经费不足的压力,合情合理。如果刊物因为经费问题,编辑因为生计问题,难以为继,那只会是作者和学术的损失。
四、期刊出版时候的排版、印刷和发行的费用也占着大部分的费用,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杂志社没有收入来源的话根本不能进行这些工作。特别是印刷和发行。反之整个电子刊物在网上上传一下。那样的话作者也会觉得不妥当,对其今后的职称评审资料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五、作者向刊物支付版面费,也隶属于科研投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的发表是课题完成的标志之一。当今的科学研究,都有相当的经费支持,作者在申请科研经费时,早已把版面费都列入了账目清单中,为什么作者在论文发表环节,还要对版面费说三道四呢?据有关研究,一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科研投入约四五万元。对于单位,作者发表的职称论文也可以当作教研教改或者项目建设,最终也可以向单位申请报销一定的经费。
总之,收取版面费是一种国际惯例,已成为学者自觉遵守的“公理”。也有部分人认为,利益的占有与分配使个别权力凌驾于科研水平之上,导致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权钱交易,从而造成部分垃圾论文,但这只是小部分而已。这部分期刊不是已经被大家慢慢地遗弃吗?反而是那些收取版面费的、质量要求高的杂志社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